60 / 2023-07-05 09:00:07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岩性的控制作用
扶余储层;致密砂岩;沉积环境特征;岩性特征;沉积演化模式
摘要录用
徐明帅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姜振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刘冀蓬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为表征松辽盆地北部扶余储层沉积环境及其对岩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薄片鉴定、粒度分析、X衍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等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样品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储层沉积时期为较为典型的氧化环境,由下至上为从干燥炎热的气候向温暖潮湿的气候过渡。扶余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性为成分成熟度偏低的杂砂岩和岩屑砂岩,其中3个有利砂岩储层FII3、FII4、FII5小层岩性均以杂砂岩为主。研究区扶余储层各小层V/Sc值较为稳定,FI段为6.29,FII段为7.46,两层段均以氧化环境为主,发育大量红褐色、肉红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扶余储层致密砂岩Ni/Co值分布于1.65~2.95之间,平均为2.24,V/(V+Ni)值介于0.67~0.87,U/Th值介于0.19~0.42,FI、FII段差异不大,表明扶余储层沉积时期水体较浅,长期处于弱氧化、氧化环境。扶余储层各小层Sr/Cu值由下至上呈减小趋势,Rb/Sr值呈增大趋势,表明沉积期古气候环境由干燥炎热逐渐过渡为温暖潮湿,与沉积相由河流相过渡到浅水三角洲相的分析结果一致。扶余储层各小层砂岩主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SiO2百分含量最高,介于60.78%~81.24%,其次为Al2O3,百分含量介于11.08%~19.20%。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储层由下至上各小层粒度逐渐变细,指示水动力环境逐渐变弱的趋势。当沉积环境干燥时,沉积水体较浅,沉积物受水动力和物源影响较强,沉积物分选差、粒度较粗,不稳定矿物组分含量较高。随着干燥的沉积环境逐渐变化为温暖潮湿的环境,沉积物质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物分选变好,稳定组分相对含量增大。由此可见沉积环境对松辽盆地北部扶余储层岩性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储层沉积演化模式。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