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 2023-07-04 18:51:24
基于FE-SEM和图像分析的页岩渗透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页岩渗透率,孔径分布,FE-SEM,图像分析,排烃作用
摘要录用
蒋柯 / 成都理工大学
周文 / 成都理工大学
刘瑞崟 /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页岩是渗透率最小的沉积岩,页岩渗透率的测试是物性评价的关键。由于页岩非常致密,常规的渗透率测试方法无法准确测量页岩的渗透率。基于毛管束模型,建立了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图像分析的渗透率计算模型,同时也考虑了页岩的孔径分布、迂曲度、气体吸附、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为了验证渗透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选取川南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的5个页岩样品,开展扫描电镜观察和脉冲衰减测试,在放大倍数为40000倍时截取10×10的FE-SEM图像,分别对有机孔和无机孔进行图像分析,获得页岩孔径分布离散数据,以0.01nm为步长建立拟连续的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开展最小二乘法拟合,根据误差平方和(SSE)、确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优选页岩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最终确定改进高斯分布为最佳分布函数。针对多峰的页岩孔径分布,增加多个改进高斯分布项比分段单项改进高斯分布的拟合效果要好。计算结果显示,计算页岩渗透率与脉冲衰减渗透率相差不大,能够满足计算精度要求。龙马溪组页岩渗透率大于筇竹寺组页岩渗透率,且筇竹寺组上部和中部渗透率小于下部渗透率,原因可能是由于筇竹寺组底部的桐湾不整合面的存在,筇竹寺组持续向灯影组排烃,导致筇竹寺组孔隙压力下降,孔隙被压缩,渗流通道受限,渗透率低;而龙马溪组顶底板保存完好,内部形成的天然气保持自生自储的状态,孔隙压力高,渗透率高。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