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 2023-07-17 10:10:25
多波联合河道砂体刻画技术 ——以川西北部ZT沙溪庙组为例
四川盆地,多波,侏罗系沙溪庙组,砂体刻画,叠前AVO,P-G属性
全文录用
魏玮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冉崎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陈康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戴隽成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广广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闫媛媛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吕龑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曦冉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四川盆地川西北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会,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同期河道不同位置砂体厚度、孔隙度和含气性差异明显,形成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在叠后纵波剖面上难以通过单一振幅“亮点”准确刻画河道砂体展布。本次研究利用该区新采集的三维三分量资料,结合纵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厚度和孔隙度的变化规律,针对沙一段提出了多波联合河道砂体精细刻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面的纵波地震响应会随着孔隙度的增大由强波峰逐渐向强波谷转变,而转换横波的砂体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砂体顶界面稳定对应转换横波的波峰反射,因此基于横波振幅属性的岩性刻画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2.相较于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对砂体的刻画效果,转换横波振幅能量更聚焦,刻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为清楚,而基于叠前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的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因此更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落实砂体期次。多波联合砂体刻画技术综合利用了叠前P-G属性和转换横波振幅“亮点”反射信息,充分发挥二者在砂体刻画方面的优势,高分辨率P-G确定砂体纵向期次,转换横波刻画砂体横向边界,综合二者平面效果,完成了该地区沙一段主要河道砂体精细刻画,应用效果显著,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利支撑。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