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 2023-07-14 23:59:28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Y井区长4+5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长4+5储层,七里村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摘要待审
王世雄 / 西安石油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致密油已成为我们目前勘探开发的热点。受储层非均质性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致密油储层含油性评价存在困难。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在七里村油田区块的长4+5层段表现出良好的含油性,考虑到前人对七里村长4+5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不足,且该研究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两个小层间的孔隙结构、物性差异明显,砂体厚度分布规模在纵、横向变化较大,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增大了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难度。由于储层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因而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较重的非均质性。为了深入研究储层非均质性,高效开发储层剩余油,笔者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实验及扫描电镜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七里村地区Y井区长4+51和长4+52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Y井区内渗透率垂向韵律为反韵律和复合韵律,通过对长4+5小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长4+51的变异系数为1.07,突进系数为9.25,级差为254.25;长4+52的变异系数为1.30,突进系数为11.30,级差为277.50;可见长4+51小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弱于长4+52

2)夹层指单套砂体中的低渗透或非渗透层,影响着水驱油的过程,统计Y井区长4+5层内夹层可得,长4+51小层内夹层约有5.13条,夹层平均厚度约为2.64m,夹层密度约为40.69%,夹层频率为0.38;长4+52小层内夹层约有4.26条,夹层平均厚度约为2.42m,夹层密度约为32.15%,夹层频率为0.26,长4+51的夹层比长4+52更发育,其层间非均质性强于长4+52

3)将薄片观察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知,Y井区长4+5油层组碎屑组分最主要的是长石,石英含量较长石少,岩屑最少。碎屑总量可达70%-95%,主要分布在85%-95%之间,通过对碎屑颗粒各成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得出:长4+51石英类碎屑多为石英单晶体,石英含量分布于15%-30%,平均值约为22.8%;长石类岩屑主要包括钾长石和斜长石,其含量可达40%-66%,平均值为56.7%;岩屑含量分布于3%-12%,平均含量约为6.8%;长4+52石英类碎屑多为石英单晶体,燧石含量极少,石英含量分布于18%-34%,平均值约为23.2%;长石类岩屑主要包括钾长石和斜长石,其含量可达47%-65%,平均值为57.3%;岩屑含量分布于4%-12%,平均含量约为7.2%;两个小层之间各成分含量差异不大,故长4+51的微观非均质性与长4+52相差不大。

4)Y井区长4+5储层的储集物性在平面上变化较大,Y井区长4+51孔隙度为2.3%~15.0%,平均为10.1%;渗透率为0.04×10-3~10.17×10-3μm2,平均为0.9×10-3μm2;长4+52孔隙度为1.6%~15.0%,平均为9.6%;渗透率为0.02×10-3~5.55×10-3μm2,平均为0.6×10-3μm2;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和连续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从规模上看,Y井区长4+5储层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平原亚相沉积储层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多数为6~24m。平面上研究区长4+5储层砂体的展布和物性变化较大,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突出。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主要为条带状,有少量的土豆状。分流河道和天然堤为带状,决口扇和沼泽为土豆状。剖面上河道砂体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向两侧砂体变薄直至尖灭。河道砂体沉积时,主河道左右迁移频繁,平面上相变快,导致研究区砂体的平面展布变化很大。顺物源方向相同相带的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变化较平缓;垂直于物源方向的砂体连续性差,连通性变差,物性变化大,渗透率变化迅速。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