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 2023-07-14 19:11:25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细粒沉积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 ——以吴起地区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致密油;长7段;重力流沉积
摘要待审
张军 / 西安石油大学
白玉彬 / 西安石油大学
细粒沉积的概念最早由Krumbein在岩石粒度分析中提出(Krumbein W C,1933),目前已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细粒沉积岩主要指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主要由黏土矿物和粉砂等陆源碎屑颗粒组成,也包含少量盆地内生碳酸盐、生物硅质、磷酸盐等颗粒(Picard M D,1971)。全球各类沉积岩中约70%为细粒沉积岩(Macquaker J H S,2003)。

细粒沉积岩主要发育于湖盆前三角洲到半深湖-深湖相带(韩文中等,2017),其是非常规致密油和页岩油重要的勘探领域。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主体以粉-细砂岩和泥页岩沉积为主。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湖盆中心地区,而对吴起地区长7细粒沉积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分布发的控制作用方面研究薄弱。由于该区长7致密油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因此明确长7致密油细粒沉积作用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研究区内W213、W215、ZC130、ZC136四口井长7段进行厘米级精细描述并研究了细粒沉积垂向上的演化,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等方法明确了吴起地区沉积相类型、细粒沉积形成机制及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1)吴起地区长7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粉-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黑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及页岩。不同岩性及其组合纵向上交替出现,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有利于致密油的聚集成藏。

(2)岩心观察发现长7段细粒沉积发育多种沉积构造和现象,主要有:泥岩撕裂屑、泥包砾、火焰状构造、揉皱变形构造、包卷层理、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及水平层理等,认为长7段发育砂质碎屑流沉、浊流、滑塌及震积岩等多种重力流沉积,并在纵向上有序分布,反映出该区长7段复杂的沉积动力学机制及演化特征。

(3)长7段含油性主体以荧光-油浸级别为主,但不同岩性及沉积微相砂体含油性差异大。粉-细砂岩含油性最好,能达到油浸级别;泥质粉砂岩或含粉砂泥岩含油性最差,仅仅达到荧光级别。反映砂质碎屑流的厚层块状砂体含油性主体以油浸为主,而浊积岩和震积岩多以油斑及其以下级别为主。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