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 2022-11-30 20:46:2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模式分析
琼东南盆地,水合物赋存特点,运聚通道特征,源储关系,运聚成藏模式
摘要待审
罗钧升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琼东南盆地水合物资源丰富,运聚成藏模式多种多样,盆地不同气源供给条件及运聚通道类型的差异下,均可导致水合物运聚及其赋存特征千差万别,其运聚成藏模式及机制差异明显。本文结合前人有关琼东南盆地水合物成藏模式的研究,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对琼东南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出和建立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模式具体的分类划分方案。

        根据气源供给及源储关系的不同,初步将琼东南盆地的水合物成藏类型分为三大类: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复式混合型水合物成藏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前两大类大分为五小类,其中下生上储型包括:气烟囱主导型、泥底辟主导型、微裂缝主导型和断层主导型;自生自储型包括:浅层原位成藏型。

        琼东南盆地水合物气源供给在深浅层运聚通道系统连通的局部区域,肯定有来自深部地层(崖城组烃源岩及以下)的热解气气源供给,但大部分区域仍以大量浅部地层的原位生物气气源供给为主。水合物运聚成藏及其分布富集特征与泥底辟、气烟囱、断裂和微裂缝等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运移疏导通道密切相关,海底运聚通道系统发育,且深部气源与浅层储层连通的局部区域,才能够形成高饱和度的富集型水合物藏。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