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 2022-05-30 19:14:45
陡峭地形颗粒流二次流动的作用模式与空间结构
颗粒流动,二次灾害
摘要录用
余王昕 / 北京理工大学
王晓亮 / 北京理工大学
刘青泉 / 北京理工大学
滑坡、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频发地往往在流通区存有大量累积的颗粒堆积,当颗粒流灾害再次发生时 (本文统称为二次灾害),新产生的流动与已存在的堆积具有怎样的相互作用模式,已存在的堆积会对新流动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建立了陡峭地形颗粒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沿程坐标系的Savage-Hutter(SH)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法(FVM)进行求解计算,通过大量算例研究对二次灾害流态与作用模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发现新产生的流动前缘在到达已存在堆积时立即产生激波,而产生的激波其演化模式与空间结构十分特殊,可以分为传播与定常两种。同时,对一次两倍体积与两次一倍体积的灾害模式进行计算比较,并采用流通效率与提出的偏转效率,两个无量纲参数来定量比较二次灾害的作用影响。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02日

    2022

    09月04日

    2022

  • 08月1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9月04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