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典型重污染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编号:3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6 15:28:40 浏览:443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整个地势为南高北低,呈阶梯状,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比重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尤其在冬季大气污染更为频繁[2]。很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对重污染天气过程及其影响成因的相关研究[3-6],如张卫中[7]等通过对廊坊市2013-2015年重污染天气发生时的高低空环流形势进行统计,认为700 hPa高空为高压脊,地面为高压场是重污染天气最主要的高、低空配置类型;张人禾等[8] 对2013年1月我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500 hPa环流异常、中低层异常南风及逆温层的存在是雾霾天气维持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潘本锋[9-11]等认为静风或较小风速及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基本气象条件;任阵海等[12]通过分析重污染天气的天气背景及边界层结构,得出稳定的天气形势有利于污染物的积累;李霞[13]等通过对不同复杂地形城市的多尺度气流运动特点的分析,得出每一类地形下的污染物传输扩散规律都是天气背景、地形及气象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王华[14]等研究了北京两次重污染天气的传输特征,发现当高空引导气流弱,低层冷平流较弱时,受到山脉的阻挡,气团发生绕流;当高空气流强,低层冷平流较强时,气团可直接翻越山脉;刘璇[15-16]等通过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得出污染物的来源既有本地生成,也有外来输入。本文选取2020年1月4-18日昌吉市发生的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从重污染形成的天气背景以及污染物输送的气流轨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探讨了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
 
关键词
昌吉;重污染天气;逆温层;相对湿度;后向轨迹
报告人
王春燕
昌吉州气象局

稿件作者
黄秋霞 新疆昌吉州气象局
王春燕 昌吉州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