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编号:332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2-07-18 18:03:32
浏览:435次
墙报交流
摘要
焦作市为京津冀地区“2+26”个通道城市之一,为研究焦作市大气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使用3个国控站点(马村区环保局、市环保局和高新区政府)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1月焦作市边界站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焦作市大气污染以PM2.5污染为主,2017年ρ(NO2)、ρ(PM2.5)、ρ(PM10)、ρ(CO)和ρ(SO2)平均值分别为42.4 µg/m3、79.0 µg/m3、136.5 µg/m3、1.42 mg/m3和38.3 µg/m3,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10.5%、10.6%、11.2%、20.7%和37.6%. 在时间分布上,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夏两季ρ(NO2)日变化较秋、冬两季呈更宽的“U型”,ρ(SO2)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推测原因与夜间高架源排放有关;在空间分布上,本地一次污染排放可能主要来自市区工地扬尘、西南地区交通源和东部污染点源. 观测期间,ρ(NO3-)、ρ(NH4+)和ρ(SO42-)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9.42、23.66和23.01 µg/m3,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41.8%、25.1%和24.4%,占ρ(PM2.5)的27.4%、16.4%和16.0%. 污染天的NOR (氮转化率)(0.35)和SOR (硫转化率)(0.43)明显高于清洁天的NOR (0.25)和SOR (0.18),表明污染天NO2和SO2二次转化程度更高. SOR和NOR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NO2和SO2的二次转化. 污染天和清洁天ρ(SOC)估算值分别为19.79和3.51 µg/m3,分别占ρ(OC)的79.4%和54.9%,占ρ(PM2.5)的9.8%和10.4%,表明焦作市SOC对OC有较大的贡献. PSCF (潜在源贡献因子法)结果表明,本地源是影响焦作市秋、冬两季PM2.5的主要潜在源,太行山南麓区域输送也对其有一定贡献. 研究显示,焦作市大气污染较严重,本地一次排放、二次转化和区域输送是焦作市PM2.5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大气污染;PM2.5;时空分布;化学成分;潜在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