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一次辐射雾过程的微结构特征
编号:3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6 19:08:14 浏览:280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利用FM-120型雾滴谱仪数据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0月23日江苏北部一次雾过程的生消演变及微物理特征,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成熟阶段雾滴数浓度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是在夜间地表辐射降温条件下形成,受地面入海高压东侧气流影响,风向由东南逐步转为偏北,空气温度快速下降,弱冷平流导致了雾体的爆发性增强,爆发前雾滴谱谱型狭窄且不连续,爆发后明显上抬、拓宽;雾的不同阶段,微物理特征量存在显著差异。从整个雾过程来看,虽然本次东海县城郊观测到的平均液态含水量为0.1462 g m-3,与2006年12月南京连续4天浓雾观测到的相差不大,但雾滴数浓度仅为南京的一半左右,雾滴平均直径大约是南京的1.5倍;雾在成熟阶段存在多显著周期的振荡,分别为6~12 min的准周期、30~50 min的准周期及3~5 min和10~18 min双周期振荡;不同准周期下呈现了不同的主要微物理过程,6~12 min振荡周期下碰并增长是占绝对优势的主导过程,30~50 min振荡周期下同时存在碰并和活化凝结过程,10~18 min振荡周期下活化凝结和沉降共同作用明显,而3~5 min的高频振荡可能是平流作用结果。
关键词
江苏北部,辐射雾,雾微结构,爆发性发展,准周期振荡
报告人
祖繁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稿件作者
祖繁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