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热线含水量仪探测数据校验方法
编号:28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6 00:48:01 浏览:60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2年07月28日 11: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3]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S3-2] 议题3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28日上午

暂无文件

摘要
针对2015年和2017年在四川开展的飞机云物理探测的热线含水量仪探测和计算的液态水含量存在异常极大值、负值数量多等问题。
原因可能是:各个参数的误差导致液态水含量计算值的误差叠加;未在入云前采集干功率;整段探测飞行仅采集1次入云前的干功率;人为采集入云前的干功率但时机把握不够精准;环境变化导致热线含水量仪产生误差。
提出了3种方法对入云前的干功率进行重新计算,方法1以CDP探头的不同粒子尺度分档为标准,不低于某一档尺度的粒子数浓度大于0记为入云。方法2以CDP的数浓度大于10cm3为入云判定条件。方法3以CDP、CIP、PIP 3种探头探测的粒子数浓度大于0记为入云。
依据方法1分别计算CDP探头30档尺度的液态水含量。校验方法仅针对温度大于0℃的正温区,结果显示5μm相较其他尺度计算得到的液态水含量的负值数量更少,负值的极值更合理,正值的极值未减小。其原因可能是能够在热线含水量仪的线圈上发生影响电压变化的云粒子尺度阈值为5μm。
3种方法均可纠正了液态水含量不为0的情况,负值数量也较探测数据明显减少。以负值数量和大小作为评价依据,方法3的负值占比和极值异常值等问题较方法1和方法2偏多。以CDP探头云粒子谱分布为依据,方法2将存在液态水的数据校验为0,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方法1以不小于5μm的粒子数浓度大于0记为入云,校验计算得到的液态水含量较方法2和3更优,校验后的数据更加可靠。
关键词
液态水含量,热线含水量仪,飞机探测,校验
报告人
刘晓璐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稿件作者
刘晓璐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元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刘东升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