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模与南极环状模关系的变化
编号:2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1 20:53:38 浏览:2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模态(SSDMs)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最显著的气候模态,包括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南大西洋偶极子(SAOD)和南太平洋偶极子(SPOD)。3个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均锁相在南半球夏季(1-3月)。这是由夏季的混合层深度最浅,短波辐射最强造成。副热带偶极子事件是对副热带高压变异的响应。南极环状模(SAM)则是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重要的气候模态,它不锁相于某一月份,不过其在南半球夏季有非常强的年际变率。前人的研究认为这两个模态没有显著相关,但实际存在物理原因使得南极环状模可以影响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模态。我们的研究表明: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和SAM在南半球夏季相关,SAM超前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1个月。同时,这种关系在1980s中期发生了一个显著的降低。产生这种年代际变化的机理在于SAM与控制副热带偶极子的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减弱了。这在大气高层200hPa和大气低层850hPa都有明显的体现:SAM与副热带高压的显著相关区域发生了明显的收缩。南半球最大西风带的向极移动可以导致这种SAM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减弱。这种遥相关变异会造成显著的气候影响:在1980s中期之前,南半球副热带模态和高纬度模态对南半球陆地降水具有相似的影响,之后两个模态对降水的影响显著不同。这是由于遥相关变异导致两个模态对大气低层水汽输送的影响也变得不同。去掉ENSO信号之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南半球副热带偶极子模,南极环状模,年代际变化,气候影响
报告人
严厉
副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严厉 广东海洋大学
李根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