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4月2日和17年5月11日两次区域性冰雹过程对比分析
编号:1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4 10:55:17 浏览:208次
墙报交流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15年4月2日和17年5月11日两次区域性冰雹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次过程都是发生于江西北部,系统的南侧暖区之中,500hPa均都处在高空槽前,副高北侧,低层有切变线、西南急流的配合;两次过程都有着较低的湿球零度层高度、中等到强的0-6km风垂直切变以及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层结结构,850hPa和500hPa温差达26℃。(2)两次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前者(15年4月2日)早上就有一定的能量条件,午后不稳定能量持续增大,地面锋区南压,在锋区南侧暖区里的地面辐合线上触发出对流,而后者(17年5月11日)早上能量较弱,但低层存在一个干暖盖,有利于近地层能量的积聚,午后随着温度急剧升高,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大,突破干暖盖的抑制,在武功山南侧高温高露点区里触发出对流,并在地面显著偏南气流的前方得到加强。(3)较低的湿球零度层高度、中等强度以上的风垂直切变以及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结构和早上近地层的干暖盖均有利于区域性冰雹天气的发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