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4.3.1,对2020年8月9日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带状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了3km高分辨模拟,借助观测雷达回波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采用4种云微物理方案(WSM3、WSM5、WSM6、WSM7)以及基于霰粒子参数的3组敏感性试验(WSM6-Graupel、WSM6-Middle、WSM6-Hail)对比分析了不同粒子特征对带状对流系统演变特征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之间带状对流系统的触发时间差异最大达到了75分钟,对流系统的触发位置、发展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七种方案模拟出的对流系统位置均偏南,其中WSM6-Middle、WSM6-Hail和WSM7模拟的范围小、对流系统落后于其他四个方案。特别地,方案中霰粒子直径大小的差异对带状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十分敏感。相较于较大霰粒子(WSM6-Hail试验),较小霰粒子(WSM6-Graupel)下落速度较慢,使得其凝结潜热释放加强,导致对流系统发展旺盛;同时融化和蒸发伴随的冷却作用也增强,导致低层冷池强度加强,从而加速系统的传播,地面阵风偏强。反之,系统传播减慢,地面阵风弱。
关键词:数值模拟;云微物理参数化;带状对流系统;霰粒子直径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1年11月06日 中国 长沙市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青年科技交流会暨2021年青年科学家论坛2017年11月01日 中国 东城区
中国气象学会2017年青年科学家论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