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低温冷害对辽宁稻米品质 的影响
编号:11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2 00:20:21 浏览:233次
墙报交流
摘要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1],气候变化下水稻低温冷害仍是一种全球性气象灾害,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首要环境因子[2-3];目前辽宁寒地稻作区有关低温冷害对水稻品质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试验以水稻90-35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通过TRP-1000D型人工智能气候箱进行5个不同低温处理(比外界低5℃和低3℃,均持续5d),以正常栽培管理的水稻为对照:CK、A1、A2、B1、B2,分析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对辽宁省水稻的营养品质、研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便为气候变化下水稻的安全生产和品质认证提供理论依据。如表1、图1和图2所示低温冷害使水稻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CK显著增加,A1、A2、B1、B2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CK增加3.45%、1.15%、6.90%、8.05%,除B1以外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比CK增加1.75%、0.44%、0.44%;脂肪酸含量和精米率较CK显著减少,A1、A2、B1、B2的脂肪酸含量分别比CK减少17.75%、7.5%、25%、11%,精米率分别比CK减少2.1%、6.95%、0.22%、7.5%;拔节期低温冷害使其糙米率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A1、A2的糙米率分别比CK减少0.73%、1.09%,垩白粒率分别比CK减少33.3%、22.2%,抽穗期低温冷害使糙米率和垩白粒率显著增加,B1、B2的的糙米率分别比CK增加0.6%、3.02%,垩白粒率分别比CK增加255.6%、133.3%,即低温冷害使其营养品质和研磨品质中的精米率受到负面影响,拔节期适当低温处理对其研磨品质中的糙米率和外观品质有益。可见水稻90-35在不同生育时期经受不同低温冷害,其营养品质、研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稻;人工智能气候箱;低温冷害;品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