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 2022-06-25 21:34:49
桐城市梅雨特征和灾害影响
梅雨、入梅、出梅、梅雨量、暴力梅、防汛抗旱、智慧防汛
摘要录用
蔡冬梅 / 安徽省桐城市气象局
本文利用桐城市气象台1957~2021年的梅雨期降水资料,桐城市志,历年桐城年鉴等,通过数据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桐城市的梅雨特征和灾害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近65年来桐城市入、出梅日期有很大差异,梅期长短相差悬殊;入梅日最早为5月18日(1991年),最晚为7月11日(1982年);出梅日最早为6月15日(1961年),最晚为8月1日(2020年);梅期最长为2020年60d,最短为2005年仅3d。入梅迟早对夏熟作物的丰收晾晒和秋熟作物的夏播夏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桐城市梅雨量的年际变化大致可分为四大阶段,1961-1982年为少雨阶段;1983-2000年为多雨阶段;2001-2010年为少雨阶段;2011-2021雨量明显增加,2020年雨量达到峰值1341mm。三、梅雨天气对桐城市全年降水影响很大,对全年的旱涝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桐城市梅雨量占年总降水量平均约为24%,但典型的丰梅年远超这个比例,如洪灾影响严重的2020年、1996年、1991年、1999年、2016年的梅雨量占年降水量比例高达50%以上。梅期持续时间长,雨量多,易引起洪灾,反之梅期短或空梅则容易造成干旱,梅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桐城市全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四、在气象灾害面前,如果政府防汛抗灾措施得力,部门间资源供享,凝心聚力,协同作战,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灾害的危害。如2020年,桐城市遭遇“暴力梅”,梅雨量1341毫米,是常年的3.07倍,洪灾异常严重,境内的四个万亩圩全部漫破。面对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智慧防汛”新模式指挥调度抗洪救灾发挥了显著作用,创造了超历史洪灾无一人死亡的奇迹。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