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 2022-05-19 15:53:35
2020年11月19-20日哈尔滨市特大暴雪的特征及模式预报结果对比分析
暴雪;水汽;不稳定能量;模式预报
摘要录用
姜兵 / 哈尔滨市气象局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对 2020 年 11 月 19—20 日哈尔滨市大范围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及模式预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为东北冷涡、倒暖平流的形势影响,降雪时间长达25个小时,6个主城区平均降水量高达37.7mm,降雪量存在两个峰值区,前一个峰值区最大小时雪强在3.7mm/h,后一个峰值区最大小时雪强在5.3mm/h,属特大暴雪量级。本次降雪条件水汽条件充沛,整层大气处于饱和状态,低空的东北偏东气流为暴雪区提供了水汽来源。垂直风切变的存在有利于本次暴雪过程大气中的平均动能转化为扰动动能,使得降雪维持和发展,降雪过程中,高空西风急流核下传,中心强度增大,使低空低涡发展,导致强降雪持续。低空逆温、不稳定能量积累,导致当冷锋南下后,触发不稳定能量,导致降雪强度增强,这是本次降雪过程第二次峰值强度(冷锋)高于第一次峰值强度(暖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EC模式模式温度预报中,临近时间起报的结果较好,模式预报温度平均偏高2-3℃,较强转折性的倒温度天气,EC模式预报效果较差。EC模式降雪预报中,较长时间起报的降雪量级、最大小时雪强较为准确,但开始、结束时段较临近时间起报的预报误差较大;临近的降雪总量预报、小时雪强预报骤然减少,大大影响预报员在降雪量的判断,所以在专业气象服务中,先前的预报结论和量级不要轻易地降低或减少,可参考较长时间起报的降雪量级、最大小时雪强以及参考临近时间起报的开始、结束时段。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