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不断扩张与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人为热能大量排放,建筑物密度不断增加,自然景观被改变,城市热岛效应日益突显,已成为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基于宿州市高分中心的硬件和技术优势,使用地表温度分裂窗反演算法,以MODIS卫星遥感反演LST数据为基础,获取宿州市热岛强度、热岛比例指数等参数,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3年以来,宿州市热岛比例指数呈现缓慢增长,全年热岛比例指数增长率为0.007/10年,增长缓慢,夏季热岛比例指数增长率较快,为0.022/10年。各县区热岛比例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灵璧县年均热岛比例指数和夏季热岛比例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泗县和砀山县年均热岛比例指数有轻微下降,但夏季热岛指数呈总体上升趋势,砀山县的年均热岛比例指数一直较低,热岛不明显。宿州市夏季热岛强度较年均热岛强度更为明显,全市四县一区主城区均出现较强的热岛中心,在埇桥区周围、萧县北部和泗县南部均出现大面积的弱热岛区域;而在砀山县北部出现较强冷岛区域。
利用相关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获取影响本地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分析,宿州市GDP和热岛比例指数的增长呈正中等相关,人口的增长和热岛比例指数的增长呈正强相关,由此可见,宿州市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人为因素对热岛的影响远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为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优化现有城市布局提供以下建议:1.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2.注重环境绿化,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可选择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增加水景观设置等。3.在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时,考虑气象因子,注意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和方向,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减弱热岛效应。4.倡导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宿州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得到合理改善,更加适合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