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粒分配和气溶胶液态水共同决定着气溶胶酸碱性,影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自2005年后,政府对SO2和NOX排放的大力控制,致使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化学成分和生成转化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华北平原大气富氨现象越发突显, PM2.5中硝酸盐(NO3-)成为污染条件下占比最高的组分,这些变化促使硫和氮的转化率(SOR和NOR)和总硝酸、总氨、总盐酸的气-粒分配系数以及气溶胶含水量(ALWC)与以往研究相比差异明显。2016-2018年,研究借助高分辨率气溶胶和气体在线观测设备MARGA(Monitoring for Aerosols and Gases)对北京城区不同季节开展长时间系统观测,重点关注北京城区不同季节、污染条件下的大气中总氨(TNH3)、总硝酸(TNO3)和总盐酸(TCl)的变化规律,SOR(硫氧化率)与NOR(氮氧化率)以及TNH3、TNO3和TCl的气-粒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此外,利用ISORROPIA II 热动力学模型计算气溶胶含水量(ALWC),在此基础上进行敏感性实验,讨论各主要影响因素(SO42-、TNO3、TNH3、TCl以及T、RH)对气溶胶含水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