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观测约束的汛期降水预测
编号:114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10-10 20:20:42 浏览:133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汛期降水年际变率大、空间差异显著,加之气候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当前汛期降水预测能力仍无法满足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历史数据对气候模式预测结果进行观测约束订正,从而提高汛期降水的预测效果。通过将全国2000余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与BCC-CSM气候模式回报预测结果建立映射关系,提取起调控作用的主要模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选取最优模态组合,确定最优集合订正方案。回报交叉检验表明,相对于BCC-CSM模式输出结果,观测约束订正后的汛期降水预测和观测值之间的异常相关系数(ACC)从-0.02增加到0.30,PS评分从67.8增加到77.4。分段独立检验表明,订正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汛期降水的预测显示出稳定的改进效果,平均ACC从0.01提高到0.25,平均PS评分从62.4提高到75.1,对2020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异常也表现出显著改善。总体而言,该方法在时间尺度上能较准确地反映降水年际变化规律,同时提高了降水空间模态的一致性,为改善我国汛期预测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汛期降水年际变率大、空间差异显著,加之气候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当前汛期降水预测能力仍无法满足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历史数据对气候模式预测结果进行观测约束订正,从而提高汛期降水的预测效果。通过将全国2000余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与BCC-CSM气候模式回报预测结果建立映射关系,提取起调控作用的主要模态,并通过敏感性试验选取最优模态组合,确定最优集合订正方案。回报交叉检验表明,相对于BCC-CSM模式输出结果,观测约束订正后的汛期降水预测和观测值之间的异常相关系数(ACC)从-0.02增加到0.30,PS评分从67.8增加到77.4。分段独立检验表明,订正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汛期降水的预测显示出稳定的改进效果,平均ACC从0.01提高到0.25,平均PS评分从62.4提高到75.1,对2020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异常也表现出显著改善。总体而言,该方法在时间尺度上能较准确地反映降水年际变化规律,同时提高了降水空间模态的一致性,为改善我国汛期预测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观测约束,历史数据,季节预测,汛期降水,误差订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