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孔隙类型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 ——以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编号:2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1:24:18 浏览:41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2: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E] 张贴报告 [E] 展板报告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以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得出有机孔和无机孔的孔隙度,利用现场解析法和表征游吸比获得游离气和吸附气的含量,进而分析出不同成因的孔隙类型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在海相过成熟页岩中,随着有机孔孔隙度的增加,吸附气含量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孔隙度越高降低速率越缓。而随着有机孔孔隙度的增加,游离气含量随之增加。无机孔孔隙度与吸附气含量和游离气含量在整体上都呈现正相关趋势,其中粘土矿物含量通过影响无机孔孔隙度和无机孔比表面积,进而影响了无机孔的吸附能力,但是过多的粘土矿物含量致使页岩储层脆性降低,孔隙更容易遭受破坏;页岩无机孔孔隙度越大,能储集页岩气的空间越多,游离气含量越高,但是受到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控制,部分无机孔隙没有参与页岩气的储集和运移,表现为游离气含量随着无机孔孔隙度增加而分段式增加。研究结果对于完善页岩气的赋存机理、指导页岩含气量评价及协助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核磁共振,孔隙类型,赋存状态,长宁,五峰组-龙马溪组
报告人
杨钦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杨钦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单玄龙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