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价
编号:25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4 22:40:08 浏览:31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但其可能造成的环境灾害效应也备受各国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因此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必须开展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评价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017年和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组织实施了两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也表明试采环境安全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环境影响调查研究工作,自2011年开始,针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可能引起的甲烷泄漏、海底滑坡、沉降、海洋生态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神狐海域试采前海洋环境基线特征。试采过程中,开展了大气-海水-海底-井下“四位一体”环境监测,对试采区甲烷泄漏、海底沉降、海洋环境和海表大气等方面,进行了多手段、多圈层全方位实时监测。试采后及时开展采后海洋环境跟踪调查,有效探讨并验证水合物试采的环境影响。两轮试采监测结果表明,试采后海水溶解甲烷含量、海底环境特征与试采前的背景值一致,表明两轮水合物试采没有引起海底滑坡、甲烷泄漏等环境问题,对海洋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通过两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成功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监测手段更多、精度更高、范围更大的“四位一体”环境监测体系,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安全可控开采的可行性。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发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研究更加精细、快速的海水、大气、生物、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技术,构建更为严密的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安全生产控制系统,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绿色、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保障。
稿件作者
董一飞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梁前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