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粘土对含气砂岩“甜点”孔隙演化及储层质量的影响
编号:20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0:46:15 浏览:28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9: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E] 张贴报告 [E] 展板报告

暂无文件

摘要
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气田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储层整体为低渗-致密,内部发育常规物性“甜点”。其中玉泉构造带和宁波构造带花港组砂岩气藏虽然物源体系相同、碎屑成分相似,但自生粘土胶结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相应的储层质量也存在差异。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以及CT扫描等分析测试方法,通过对比两个典型构造带储层岩石组构特征、成岩演化过程以及物性响应特征,探讨不同自生粘土矿物、孔隙类型与储层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带气田储层主要发育自生高岭石,单晶具有自形假六边型特征,集合体呈堆积状充填原生孔隙或占据溶蚀次生孔隙;而宁波构造带气田储层则发育绿泥石颗粒包膜为主,单晶多以自形板晶形态垂直于颗粒表面生长,少量自生绿泥石以玫瑰花状或绒球状充填孔隙。自生高岭石和绿泥石颗粒包膜均在压实之后(至少线接触)形成。玉泉构造带气田储层埋藏相对较浅,长期酸性环境和强烈的溶蚀作用有利于自生高岭石和石英胶结的产生,导致了发育大量的溶蚀孔和高岭石晶间孔。而宁波构造带气田储层已进入弱碱性或碱性成岩环境,成岩系统相对封闭,较大的埋藏深度和相对较弱的酸性流体侵入导致绿泥石颗粒包膜发育,石英加大得到有效抑制,较多原生孔隙得以保存,而次生孔隙相对较少。两个气田储层相同岩相孔隙结构对比分析可知,由于孔隙类型和连通性的差异,与宁波构造带气田储层相比,玉泉构造带气田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微米孔孔隙连通性却相对较低,可能由于存在较多的孤立微纳米孔隙,从而导致渗透率也相对较低。
关键词
西湖凹陷;花港组;自生粘土;孔隙结构;储层质量
报告人
林建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稿件作者
林建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董春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刘彬彬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张宪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曾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