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岩矿和储层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配套仪器设备,对四川盆地不同区块、多个剖面的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较系统的有机岩石学微观研究。参照石油标准“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SY/T 6414-2014)”,在龙马溪组页岩中识别出来的主要有机显微组分及其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龙马溪组页岩中常见有机显微组分一览表
显微组分 |
原生母质与成因简述 |
生烃孔隙 |
生烃能力 |
扫描电镜下的基本形貌 |
沥青质体 |
笔石等浮游低等生物软体部分就近沉积、自身降解的产物 |
多 |
强 |
黑色,无固定形态,具纳米球粒结构,与自生矿物交互共生, |
笔石化石及其碎片 |
笔石等低等生物硬体部分的碳化产物,碳含量可高达100% |
很少 |
弱 |
黑色,致密,有形态,轮廓清晰,多与泥质间层,层面上保留完整 |
研究表明,沥青质体是龙马溪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笔石化石生烃能力弱或没有。沥青质体与自生矿物在纳米级上交互共生(图1),发育气孔(图2)和沥青球粒孔(图3)。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沥青质体强的生烃能力,也是便于获得、且重要而可靠的页岩气甜点层段微观标志。
表2 沥青质体的生烃纳米孔隙及其基本特征一览表
成因类型 |
基本含义 |
扫描电镜下的基本形貌 |
形成阶段 |
气孔 |
生烃母质生气、聚气和气体逸散后留下的孔隙 |
圆形为主,微米-纳米级,数百纳米为主,分布不均匀,排列无序 |
次生 |
沥青球粒孔 |
生烃组分沥青质体内部纳米级球粒之间的孔隙 |
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几十纳米为主,成岩后期容易消失 |
原生 |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
06月28日
2021
-
09月29日
2021
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
您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请注意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