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块状聚酯微塑料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
编号:7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17 12:59:43 浏览:61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18:2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006] 分会场报告-731室 [6-2] 主题17:土壤和地下水中新污染物(宋昕、姚槐应)

暂无文件

摘要
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世界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中都出现微塑料污染的情况。大部分微塑料通常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形态。已有研究表明,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能够进入植物体内,并由此在食物链中传播,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微塑料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研究多以形状尺寸标准的聚苯乙烯小球(PS)为对象,难以全面描述微塑料的迁移行为。因此,亟需推进多元化、多尺度、多形貌微塑料的迁移行为研究。
本研究以碎块状聚酯微塑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碎块状聚酯微塑料的临界团聚浓度可达54.2 mM NaCl(pH=6),表明其在水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分散稳定性。有趣的是,尽管碎块状聚酯微塑料的分散稳定性较强,其迁移能力却相对较弱。
碎块状聚酯微塑料的迁移能力随阳离子浓度及价态的升高而降低。然而,碎块状聚酯微塑料的迁移能力会随pH及腐殖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且这种增强效果随二价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收到抑制。随着pH的升高,碎块状聚酯微塑料表面官能团去质子化程度增强,能够为二价阳离子提供更多的桥键位点,因而二价阳离子的存在会抑制pH升高对碎块状聚酯微塑料迁移的促进作用。腐殖酸富含大量官能团,能够为二价阳离子提供更多的桥键位点,因而高二价阳离子浓度条件下,腐殖酸浓度的升高反而可能降低聚酯微塑料的迁移能力。此外,水流流速、介质粒径、介质含水率也是影响碎块状聚酯微塑料迁移的重要因素。
显微观测实验显示,碎块状聚酯微塑料在介质表面有三种迁移形式:跳跃式迁移、滚动式迁移和蠕动式迁移。即使在有利于碎块状聚酯微塑料沉积的高离子强度下,三种迁移形式都依然存在。上述结果表明,高离子强度下,碎块状聚酯微塑料在介质表面的沉积不是瞬时发生的。碎块状聚酯微塑料的三种迁移形式将导致其在介质表面的受力情况实时变化,从而不能简单的通过DLVO理论解释碎块状聚酯微塑料在介质表面的迁移-沉积过程。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董姝楠
讲师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董姝楠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