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污染胁迫下小麦根系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动态过程
编号:1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09 23:52:49 浏览:38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摘要:外源污染物胁迫可以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土壤生态和植物健康。反过来,根际微生物也可以通过调控污染物迁移转化从而降低其毒害胁迫作用,使得生态功能得以恢复,不过关于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应对污染胁迫干扰的演替和恢复过程的认识还不多。本研究通过温室培养试验探讨外源菲污染对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际微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评价探讨时间和污染干扰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生态恢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菲污染和时间因素都显著影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尽管在第一周培养时间后菲在根际的降解率达到86%,但残留菲仍对该区域微生物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根内、根际与非根际不同分区中菲污染与未污染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培养后期微生物群落结构正缓慢恢复至未污染状态,时间对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高于污染处理。同时结果表明稀有和敏感型菌群更容易受到污染物菲的干扰。此外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分别识别了根内、根际与非根际中的关键OTUs发现污染和未污染处理中早期和晚期定殖的OTUs的组成和丰度明显不同。本研究揭示了外源菲污染后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变化过程,研究对于探明污染条件下农田微生物生态的稳定性与自我修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环芳烃;根系微生物组;植物-微生物互作;生态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苏傲雪
青岛大学

稿件作者
苏傲雪 青岛大学
徐艳 青岛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