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 2022-01-23 17:30:50
层序格架制约下的白云化作用模式:以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寒武系为例
北京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沉积相;白云岩成因
摘要待审
钟珊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西山下苇甸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多类白云岩,主要见于昌平组、长山组及凤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分布位置与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有着一定对应关系。本次研究通过露头观察、薄片鉴定,将北京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主要划分为潮坪、局限台地、滩、开阔台地和页岩陆棚这五种沉积亚相,划分为 1 个二级层序、9 个三级层序,由老到新分为 SQ1(昌平组)、SQ2(馒头组)、SQ3(毛庄组)、SQ4(徐庄组)、SQ5-SQ6(张夏组、崮山组)、SQ7(长山组)、SQ8-SQ9(凤山组),每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通过野外露头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方式,认为本区寒武系白云岩为蒸发泵白云岩和回流渗透白云岩。探索本区各类白云岩的古沉积环境以及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规律发现,在层序格架中,白云岩主要发育于层序不整合界面附近,位于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上部或顶部,多为海平面下降时期云坪环境形成。建立层序格架内的白云化作用模式,即高位体系域晚期发育蒸发泵及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模式。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2

    05月15日

    2022

  • 05月17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古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委员会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