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2021-10-09 13:45:36
总状蕨藻管状变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状蕨藻,化学成分,丁烯酸酸内酯,抗菌活性
摘要录用
李代春 /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系
Hai XuShi / Guangzho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Jinan University
由于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海洋动植物及微生物等机体内产生了大量结构特殊的活性代谢产物,因此海洋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海藻是重要的海洋资源之一,越来越多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从海藻中分离得到,并且部分化合物已经成功开发成为了临床药物。本课题组多年来以中国南海海域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得到了许多结构新颖、活性良好的化合物[1-4]

总状蕨藻(Caulerpa racemosa)是一种可食用的绿藻,俗称“海葡萄”,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海,包括4个变种。近期,本课题组对采自广东湛江海域的总状蕨藻管状变种的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从中分离得到了34个化合物,包括6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其中,化合物(+)-S-2和(-)-R-2为一对新的丁酸内酯类对映异构体,并通过手性HPLC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拆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Enterococcus faecalisStaphylococcus aureus显示出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8和32 μg/mL。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12日

    2021

    11月14日

    2021

  • 11月14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海洋专业分会
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药物分会
承办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