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 2021-03-23 15:22:10
电子屏蔽赋予碳薄膜与金属异质界面固体超滑研究
碳薄膜;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超滑;
摘要录用
李瑞云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孙朝杰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候德良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永富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俊彦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精密化、小型化发展,机械运动部件面临的摩擦磨损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含氢碳薄膜可实现相对滑动的表界面之间摩擦系数达到10-3量级的固体超滑,将为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根本途径。目前该领域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内应力随薄膜变厚而增大,进到导致性能下降;碳薄膜与金属基底结合力差;碳薄膜摩擦学性能通常受到实际工况的限制。

  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依赖于非金属元素的掺杂进行表面修饰(Si, N, F)和碳纳米结构的引入(如富勒烯、类石墨、石墨烯)。例如,硅和氢的掺入可使得a-C:H薄膜在跨环境条件下(N2, Ar, H2, O2及湿度条件)具有超滑性能。具有类富勒烯结构的碳薄膜在大气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μ~0.008)及机械性能(硬度为17-35GPa, 弹性恢复为78-90%)。尽管结构调控与表面修饰极大的改善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但是此过程通常伴随着薄膜性能的损失,如机械性能。

  本报告独辟蹊径,通过催化的方法解决摩擦领域重要问题,通过在摩擦界面引入过渡金属催化剂(Cu, Ni)的方法以达到实现低氢碳薄膜超低摩擦的目的。将金属纳米颗粒引入到碳薄膜表面,在摩擦过程中,金属颗粒的存在诱导磨屑石墨化,促使石墨烯生成,从而在滑动作用下原位形成石墨烯包裹金属纳米颗粒,而纳米颗粒的形成在滑动过程中起到滚动轴承的作用。通过DFT模拟计算,发现石墨烯包裹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成可以屏蔽电子作用,当金属颗粒上包裹的壳层大于3层时,可以减少金属-碳的接触上减少粘附力和摩擦作用。该结果对金刚石碳薄膜超滑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1

    05月16日

    2021

  • 04月25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5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16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装备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
协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