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吸附作用的高性能聚离子液体润滑添加剂
编号:29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7-23 17:56:32 浏览:19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摘 要: 添加剂是润滑油的精髓,虽然添加量少但效果显著。作为润滑添加剂,离子液体(ILs)的高稳定性和高极性使其在摩擦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1]。相比于传统添加剂,如ZDDP,离子液体可用于更广泛的基础油,并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润滑性能。离子液体在摩擦表面的吸附和摩擦化学反应是其高润滑性能的关键[2]。双离子液体(DILs)因其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强的电荷作用,表现出比单离子液体更好的润滑性能[3]。与DILs相比,聚离子液体(PILs)在这些特性上更为显著,使得PILs极有可能产生更好的润滑效果。本工作将一种PILs(PImC6NTf2,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作为PEG和PE的润滑添加剂,使得钢表面磨损量分别降低约65倍和290倍,其性能显著高于作为对比的DILs(BIm5-(NTf2)2)。由于两种离子液体/基础油的摩擦化学反应和粘度差异非常小,因此推测PImC6NTf2的高润滑性能与其在钢上的高吸附强度相关。因此,本工作定量探索了离子液体的吸附强度,分别通过微量热仪测量离子液体/基础油的吸附热,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离子液体/基础油的粘附力,运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离子液体与钢的界面结合能。结果表明,吸附热和粘附力由大到小为PImC6NTf2/PEG > BIm5-(NTf2)2/PEG > PEG,结合能依次为PImC6NTf2 > BIm5-(NTf2)2 > PEG,表明离子液体润滑性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摩擦面的吸附强度。
关键词: 润滑添加剂;聚离子液体;润滑机制;吸附强度
参 考 文 献:
[1] Chem. Soc. Rev., 2020, 49, 7753-7818.
[2] Tribol. Int., 2017, 107, 152-162.
[3]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15318-1528.
稿件作者
吴健
南京工业大学
罗艳龙
南京林业大学
暴宁钟
南京工业大学
史以俊
Luleå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