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钝化膜电化学稳定性的高精度计算
编号:1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0-11-03 21:31:11 浏览:55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0年11月15日 10:55(0)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G] 分会场六:摩擦学表面工程论坛A [L1A] 摩擦学表面工程论坛-1-11月15日上午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结构金属在实际条件下的抗腐蚀、抗氧化、抗磨损等服役性能常常依赖于其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在各类电化学条件下,钝化膜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电化学相图(比如Pourbaix相图)来得到有效理解。长期以来,人们通过高温燃烧实验得到的氧化物自由能来模拟钝化膜电化学相图,而其中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比如缺陷污染、温度不可控)会影响一些实验自由能数据的精确度,从而影响相图的精确性。这在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电化学相图在各类电化学腐蚀/摩擦中的应用,也无法促进金属抗腐蚀的精确预测和调控。本工作中,我们针对许多重要过渡金属及其钝化膜的电化学稳定性,通过精确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模拟得到的新的Pourbaix diagrams不仅普遍符合四十余年的电化学观测结果,并且结合多种实验表征手段(电化学阻抗谱、表面增强拉慢、极化中子反射谱),多角度严格验证了理论新相图的精确性。

相关论文发表:
  1. L.-F. Huang, R.J. Santucci, M. Hutchinson, J.R. Scully, and J.M. Rondinelli,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hase diagrams from theory and experiment: The Ni-water system and its complex compounds”, J. Phys. Chem. C 121, 9782–9789 (2017).
  2. L.-F. Huang, H.M. Ha, K. Lutton Cwalina, J.R. Scully, J.M. Rondinelli, “Undere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es of Ni-compound nanofilms from a comparative theory-experiment approach”, J. Phys. Chem. C 123, 28925-28940 (2019).
  3. L.-F. Huang, J.R. Scully, and J.M. Rondinelli, “Modelling corrosion with first-principles electrochemical phase diagrams”, Annu. Rev. Mater. Res. 49, 53-77 (2019).
关键词
镍,钝化膜,电化学,稳定性,第一性原理计算
报告人
黄良锋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黄良锋,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2012-2018分别于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和美国西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8-至今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工作。专注于金属腐蚀/氧化及保护方法的第一性原理模拟,开发优异新型的计算方法,从量子力学和原子尺度上出发,多尺度探索材料微观机理和性能规律,构建材料大数据体系,有效设计结构材料和服役环境。

稿件作者
黄良锋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13日

    2020

    11月16日

    2020

  • 10月31日 2020

    提前注册日期

  • 11月05日 2020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16日 2020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