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 2019-06-28 14:44:43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断裂活动性及控藏机制分析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断裂活动性、断裂旋回
全文待审
红哲 李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马 峰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近几年,随着柴达木盆地勘探深入,阿尔金山前东段尖北斜坡、东坪鼻隆等不同地区基岩、古近系发现多个油气藏。研究表明,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对油气的运移、成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断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可以将其分成三个级别:Ⅰ级控盆断裂,近EW走向;Ⅱ级主断裂,走向近SN向;Ⅲ-Ⅳ级伴生断裂。经过对典型断裂开展活动性评价发现不同级断裂活动性存在差异,同一断裂其活动性亦存在分段性。该地区断裂活动性可分为三期基本断裂旋回:古近系古新世-中始新世初始活动期,古近系晚始新世-新近系中新世稳定活动期,新近系上新世-全新世强烈活动期。共发育三种断裂旋回叠加模式:三期叠加模式(a模式),早、中期两期叠加模式(b模式),中、晚期两期叠加(c模式)。山前鼻隆区以a,b两种断裂旋回叠加模式为主。同一区块高部位均以a模式为主。a模式与宏观油气运聚的配置形成多层系复合油气藏。低部位b模式与基岩等形成下组合成藏。阿尔金山前断裂不同时期的活动性有效控制了油气的疏导、构造的隆升、圈闭的形成,使阿尔金山东段具有“隆起控聚、断盖控藏”的成藏特征。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9

    09月22日

    2019

  • 08月29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9日 2019

    终稿截稿日期

  • 09月22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