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 2019-06-26 20:55:09
红山嘴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沉积展布及其演化
沉积展布,演化,含煤层系,红山嘴地区
全文待审
宗全 姚 / 新疆大学
红山嘴地区是准噶尔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块之一,其近5年的年均油气产量在30万吨±/年;截止2017年底,该区已探明地质储量5136.95万吨,其中的中、下侏罗统探明约311万吨,约占6.1%,现已发现3个油气田(藏),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其产量逐年递减,亟待寻找新的开发区块来实现稳产之目的。而面临这一挑战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不同时期的聚煤成因与砂体的相互关系不明,层序格架下有利储集砂体展布不清,其成因机理与控制因素存在争议,有利勘探区块亟待落实。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与勘探现状,运用岩、电、震及露头资料,对2个含煤地层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早期连续煤层与后期断续多煤层的成因机理,采用沉积微相导向的对比方法,通过纵横交叉剖面,理清了两种沉积体系砂体的成因与叠置样式,探讨了各自的成因机制并查明了主控因素。其主要认识如下:
1)提出了半定量判识砂砾岩结构成因的四种指标(岩石学特征、沉积序列、最大粒径/单层厚度(MPS/BTh)、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有效地区分了两类成因(牵引流与重力流)的砂砾岩。
2)探讨了两个时期煤的展布特点与成因,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具有稳定连续成片分布的特点,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具有非稳定断续分布不成片的特征,前者与砂顶底板接触,后者与砂间互叠置,并明确指出煤层的稳定性受控于坡度,连续与非连续受控于气候和聚煤期平衡状态。在确保平剖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纵横交叉剖面的对比,得出了研究区的3种砂体叠置样式:切叠型、孤立型、桥接型,由此说明了砂体主要展布特征与机理。
3)采用井震结合、多元统计的定量方法,编制了8个时期的沉积参数平面分布图,应用均方根属性正态分布量化确定沉积相带的边界,再现了8个时期的沉积格局与演化;明确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发育扇三角洲,其湖进期沉积展布具有“大平原、小前缘”与砂体“毯式分布”的特点,而湖退期具有“小平原、大前缘”与砂体“条带状分布”的特征;然则,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发育辫状三角洲体系,其沉积展布具有“水道为主,侧向迁移”与砂体“辫状分布”的特点。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9

    09月22日

    2019

  • 08月29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9日 2019

    终稿截稿日期

  • 09月22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