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 2019-09-13 20:10:07
特殊变色蓝宝石的宝石学性质研究
坦桑尼亚蓝宝石,变色效应,内含物,宝石学特征
全文录用
超洋 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邵 天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伟志 黄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沈 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志彬 李 /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锡田 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本次研究样品是一颗产自坦桑尼亚的具有特殊变色效应的蓝宝石,D65光源(色温6 500 K)下呈现浅黄色,A光源下(色温2 856 K)呈现浅紫红色。主要针对这颗变色蓝宝石中的内含物种类、微量元素、颜色与变色成因、荧光特性等宝石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显微观察与拍照、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该样品。显微观察可见该样品中有大量片状、针状并且具有金属光泽的包裹体和无色透明柱状聚成簇的晶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测试分别确认为金红石和锆石。红外光谱中存在高岭石的OH峰,说明这颗蓝宝石内有高岭石包裹体,但是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微量元素主要有铬(Cr)、钒(V)、钛(Ti)、镁(Mg)、铁(Fe)等。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存在一个以560 nm为中心的宽缓吸收带,正是它造成了变色效应,该吸收带由铬(Cr)和钒(V)造成(陈超洋 等., 2019)。样品具有红色荧光,结合光致发光光谱与微量元素,样品的红色荧光是由铬(Cr)造成的。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2日

    2019

    11月03日

    2019

  • 10月1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3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