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 2019-08-30 21:41:11
3-4 ka B.P.南海北部海洋表面温度演变的珊瑚地球化学记录
中-晚全新世降温;SST;珊瑚;古文明
摘要待审
近年来,4-2ka B.P.期间的中-晚全新世降温事件被认为与世界范围内众多古人类文明的衰落直接相关,成为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热点。对该时段气候变化的认识,直接影响人们对气候转型过程中人地关系的认识进程,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这一过程中气候变化的特点。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它的气候同时受到东亚季风和ENSO活动的控制。因此,南海的气候记录对于更好地了解在中晚全新世降温期间这些气候系统响应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只有少数海洋沉积物记录,记录了中晚全新世降温期间南海地区的海洋反应,而且这些记录通常分辨率低,对某些特征事件的记录能力有限,这使得我们对南海气候变化的理解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额外的高分辨率工作,以便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在中-晚全新世降温期间南海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造礁珊瑚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反应非常灵敏,生长速度快,生长界线清楚,能准确定年,具有丰富的指示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指标,是进行热带海洋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良好载体。本研究对采自南海北部的8个滨珊瑚的骨骼岩芯样品进行年分辨率取样,并对样品进行了高精度的元素比值(Sr/Ca、Li/Mg)和同位素比值(δ18O)分析,系统地重建了中全新世到晚全新世气候转型期间(~3-4 ka B.P.)南海北部海洋表面温度(SST)的演变历史。研究结果发现,在3-4 ka B.P.期间南海北部年SST相对于现代平均值的差异值在-5.27~1.99℃之间变化,整体呈升温趋势但比现代更寒冷;且在3.8-3.7 ka B.P.之间及3.5 ka B.P.前后发生了两次显著的快速变冷事件,降温幅度分别达7℃和1.5℃。对SST记录与太阳辐射变化及火山活动变化对比发现,两次快速变冷事件与频繁的火山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3-4 ka B.P.气候转型期间南海北部的气候寒冷,且频繁发生剧烈温度波动,为将来探索该时期内中国南方古代文明发展崩溃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