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 2019-08-30 17:11:31
俯冲流体驱动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以华南大洪山~84 Ma板内玄武岩为例
摘要待审
本研究针对杨子地块湖北大洪山地区白垩世玄武岩开展高精度40Ar-39Ar定年,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限定其形成时代在83.4 ± 0.6 Ma ~ 84.1 ± 0.6 Ma。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组:G1组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相对富集LREE,(La/Yb)CN为1.35-1.86,Sr-Nd同位素呈现出富集的特征,εNd(t)和87Sr/86Sr分别为-1.32 ~ -2.6和0.70604 ~ 0.71018,具有类似于岛弧的特征;G2组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Ba、Sr、Nb、Ta等不相容元素,明显富集LREE,(La/Yb)CN为6.32-6.97,εNd(t)和87Sr/86Sr分别为-0.8 ~ +1.36和0.70436 ~ 0.70458,总体上具有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在Zr-Ti、Zr-Zr/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两组玄武岩均落在板内玄武岩的范围,Nb/La-Ba/Nb相关图指示G2组到G1组玄武岩朝着富水的方向演化,说明两者来源于受流体不同程度改造的不均一地幔源区。杨子地块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改造,地震层析成像表明,该地区410-660 km的地幔过渡带滞留有俯冲板片,可促使深部地幔发生不同程度水化作用进而熔融,最终导致大规模中生代板内玄武岩形成。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