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 / 2019-08-23 10:15:25
国内外乡村地理研究理论演化与理论建构思考
摘要待审
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在全球化、市场自由化和逆城市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乡村地区普遍经历了急剧转型与分化过程,其研究热点和主要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以来,主要关注于乡村农业去中心化和逆城市化过程,此阶段延续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围绕农业经济展开的监管理论和根植于浪漫主义运动的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理论主张,以及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兴起社会文化转向背景下的他者研究;进入21世纪,在网络视角转向下,更加关注于全球尺度的乡村分化及其内在机制的综合研究,该时期的研究主题及理论切入包括全球乡村、乡村重构、乡村分化、多功能农业、舒适性迁移和创新理论等;2008年至今,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背景下转向全球生态研究并谋求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出可持续生计、社区恢复力、脆弱性、生态经济、生物经济等与自然生态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主张。国内乡村地理研究急需综合集成多学科方法与理论,融合中西方乡村研究的理论成果,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全面深化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分析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空间的分化、重构、治理的过程、动力及调控机制,发展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