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 / 2019-08-23 09:43:43
广西桂林1852年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摘要待审
摘要:如何建立现代气候与过去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难点,也是古气候载体定量化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集太平天国时期,当地百姓为躲避战乱,于广西桂林水仙岩近洞口处修建的片石垛上沉积的碳酸盐次生沉积物,通过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以及洞穴滴水和环境监测,尝试建立碳酸盐沉积物气候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环境的相互联系。洞穴监测方面,沉积物所在位置温度随洞外温度变化而变化,但变幅要小;洞穴滴水快速响应外界降水,降雨大时滴水大,无有效降雨则滴水停滴。月尺度滴水δ13C值与气温、滴水温度显著正相关,与重碳酸根浓度、电导率、钙离子浓度显著负相关,反映出在月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对滴水δ13C值的影响。而在年尺度上,高分辨率的碳同位素与桂林年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气温变化可能通过调节土壤CO2浓度及碳同位素组成来影响沉积物δ13C值的变化。因此,δ13C值的变化可能可以用来反映洞穴上覆土壤CO2浓度及植被覆盖的变化。

关键词:碳酸钙沉积物; δ13C; 器测对比; 桂林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