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 / 2019-08-13 17:53:34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摘要待审
荒漠生态系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3%。环境条件的变化极易引起荒漠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为了减少荒漠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的消极环境影响,如沙尘暴等,中国政府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一系列计划,目的在于通过种植防护林,限制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改善生态质量。已有研究表明1982-1999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已经获得了显著提高。但是,也有研究说明中国的西北的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已经处于退化状态,例如种树增加了土壤蒸散,降低地表的植被覆盖度。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个西北半干旱区的荒漠化或者生态系统恢复趋势分析,但是特定时间尺度下某一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情况尚不清楚。 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以植被光谱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有机碳以及沙尘暴次数为指标,分析了浑善达克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2000-2014年整体生态质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不同旗/县的生态质量变化差异较大。北部的阿巴嘎旗和新林浩特市的生态质量状况在评价初期较差,但近年来的生态质量向提高的方向发展。沙地西北部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的生态质量状况在评价初期较差,近年来的生态质量变化不明显。沙地的南部的太仆寺和多伦县生态质量健康状况在评价初期较好,近年来的生态质量状况进继续有所提高。沙地的东部的克什克腾旗生态质量健康状况在评价初期较好,近年来的生态质量状况提高不明显,部分区域向较差的方向发展。本研究结果将为区域定量评价和监测生态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