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8 / 2019-08-10 22:37:00
最古老的泽蚤蝗科昆虫:来自白垩纪缅甸琥珀的首次记录
摘要待审
直翅目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全球动物地理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虫纲的系统发育研究中,直翅目占据重要地位。蚤蝼总科被认为是直翅目蝗亚目最原始的类群,包含有三个科:泽蚤蝼科(Ripipterygidae)、蚤蝼科(Tridactylidae )和筒蝼科。泽蚤蝼科是蚤蝼总科一个相对较小的类群,现生仅报道两属:Ripipteryx marginata Newman, 1834和Mirhipipteryx Gunther, 1969。泽蚤蝼科昆虫形态较小,擅跳跃,适应生活于淡水湖泊及河流的沙岸等环境中,分布在热带地区。筒蝼科与泽蚤蝼科、蚤蝼科形态差异较大:身体细长,后足股节未膨大为明显的跳跃足。泽蚤蝼科与蚤蝼科形态相近,亲缘关系较近,但蚤蝼科与后者相区别:中足胫节未膨大化;尾须不分节,顶端有较长刚毛;雌性产卵器特化明显,侧肛板具有凹槽。
泽蚤蝼科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未报道过。本次发现之前,泽蚤蝼科的化石只有一例:发现于中新世多米尼加琥珀的Mirhipipteryx antillarum Heads, 2010。本文研究了来自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泽蚤蝼科的标本,描述了Vetusipipteryx rotundus gen. et sp. nov.。特征及鉴定标志如下:个体小,身体长度(包括翅膀)小于5mm;复眼间距较长,不短于单个复眼宽度的一半;前足跗节粗壮;后足跗节较长,不短于后足胫节端刺的两倍;后足跗节端部具有明显的凹槽结构。本文描述的化石是缅甸琥珀中第一个泽蚤蝼科昆虫化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泽蚤蝼科化石。这一发现不仅扩展了泽蚤蝼科的全球分布,增加了泽蚤蝼科的生物多样性;还把泽蚤蝼科的地质历史向前推进了80 个百万年,证明了泽蚤蝼科在直翅目昆虫演化中的原始地位,拓宽了我们对中生代直翅目昆虫演化历史的认识。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