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 / 2019-08-09 11:43:07
微地震震源机制的各向异性及其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摘要待审
大多数地震都是由剪切断层引起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力偶震源机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一些震源其实包含了张拉成分的存在。研究震源机制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的就是地震记录本身,因此很多科学家就开始对地震记录做分析和研究。早在1993年,Brune就在实验室中观察两个滑板之间滑动的运动状态。Vavrycuk在2001年提出一般位错模型,该模型除了常规的断层三要素之外,还会多出一个张裂角。并且他在2005年从数值理论上阐述了各向异性对震源机制的影响。这一发现,其实在1981年Kawasaki&Tanimoto就说明过这个现象。
  为了研究微地震的震源机制各向异性,我们从多个方面加以研究,包括矩张量的分解、辐射花样的变化、纵横波辐射能量比,以及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特征。我们做了一个正演模拟来模拟地震记录。变量是张裂角和各向异性。由于有两个变量,我们采取控制变量,每次模拟实验将介质类型控制住,研究张裂角的变化对震源机制的影响。

  实验结果同样也证明了张裂角和各向异性确实会影响到震源机制,并且前者的影响更大一些。横纵波的能量比也会随着张裂角增大在逐渐减小。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