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 / 2019-08-08 21:30:12
黄土地貌-水文-生态耦合作用与互馈效应
摘要待审
黄土地貌-水文-生态的耦合作用与互馈效应
金 钊1, 2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2.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 710061)
摘要:在黄土地区,黄土地貌受水文的影响十分强烈。在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如果没有植被的调控作用,黄土地貌演化与水文的关系是刚性或半刚性的,主要由力学作用发挥影响,两者之间没有进化和适应的功能;如果在黄土地貌-水文的力学作用中加入植被(生态)要素,则具备了进化的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互馈和耦合演化的关系,即地貌调控水文的分布,水文控制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反过来调控水文过程和地貌的发育。作者在前期研究工作中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实例论证。例如我们以董志塬西峰城区火巷沟为例,定量研究了1964年以来火巷沟沟头前进、后退和沟岸扩张的动态特征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发现城市扩张加强了塬面的汇水能力和径流冲刷作用,使得沟道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十分强烈;1964-1970年,受溯源侵蚀的影响,火巷沟沟头平均每年前进3 m;1970-2017年,因溯源侵蚀威胁到西峰城区的安全和扩展,当地政府对火巷沟沟头人工回填了538 m。在这个研究实例中,火巷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力学作用控制,城市扩张加强了水力冲刷和沟道溯源侵蚀,虽然进行了人工回填,但这个沟道系统仍然是刚性或半刚性的,没有足够的弹性和恢复力。因此,对于董志塬威胁到城镇、村庄、学校、道路的抢救性沟道,短期内采用工程力学方法(沟头回填)快速固定沟头、减缓地貌发育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好的固沟保塬方法,但对塬区其它类型沟道而言,需要采用有足够弹性和恢复力的方法措施。我们进一步通过董志塬南小河沟人工植树造林(杨家沟)和植被自然恢复(董庄沟)对比小流域的多年研究发现,沟道系统中介入植被措施,尤其是植树造林,经过长时间的发育演化,地貌-水文-植被之间将形成互馈效应,即地貌通过影响水分分布,控制了森林植被在沟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而森林植被最后影响到了沟道的侵蚀发育,包括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道和坡面侵蚀强度等,使得植树造林小流域最终形成一个自稳定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足够大的弹性和恢复力,是不断进化和演化的。除非对这个系统进行毁灭性的人为破坏或出现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否则这个系统将维持自稳定状态。因此,对保护董志塬的长治久安而言(不至于几千年后消失),建议在非抢救性沟道内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植树造林,推广南小河沟模式,减缓流域系统物质的横向迁移速率,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貌发育。
关键词:地貌-水文-生态; 自稳定系统;可持续发展;沟道演化;黄土塬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