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 / 2019-08-06 22:30:48
黄河中游Li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源和分馏
Li同位素,温度控制,季节变化,黄土风化,黄河,黄土高原
摘要待审
硅酸盐岩风化是维持地质时间尺度地球宜居性和碳循环平衡的关键,也是驱动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是系统地球科学和地表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大基础理论前沿之一。然而,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机理一直存在争论,现有风化动力学无法解释大陆风化与受气候和构造抬升剥蚀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开发示踪硅酸盐风化新手段,评估化学风化的强度和通量,是深刻理解化学风化通量与大气CO2之间负反馈的关键。
  Li同位素作为最具潜力的硅酸盐风化示踪剂,是近几年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已有的河水Li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研究主要来自空间上样品,受岩性、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Li同位素如何反映硅酸盐风化还未达成共识,甚至出现了相互矛盾的观点。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具有较为均一的、可以代表上地壳的元素及Li同位素组成,并得益于季风造成的强烈季节性气候反差,使得Li同位素示踪陆壳尺度上硅酸盐风化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利用2013年在黄河中游收集的每周一次的黄河河水和悬浮物样品,结合实时监测温度、径流等参数,解析了黄河河水中Li的来源,并揭示了温度对河水Li同位素的直接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河水Li主要来源于黄土的硅酸盐风化(占比约60%),另一个重要的来源是蒸发岩的溶解(占比约25%),其同位素呈现出约5‰的季节变化。最重要的是,首次在黄河中观察到了温度对河水Li同位素组成季节性变化的控制,弥补了标准同位素分馏效应预测的缺失。由此我们提出,在新生代全球温度大约下降15℃的情形下,河水Li同位素季节性变化本身可以解释新生代全球海水Li同位素9‰上升的约四分之一,这为海洋Li同位素组成变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