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 / 2019-08-06 13:47:08
风化过程Ba同位素分馏及其对地表Ba循环的影响
摘要待审
砖红壤风化过程中的Ba同位素分馏
宫迎增1,2,曾振1,于慧敏1,黄方1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云南大学
最近二十多年来,高精度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在地学相关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的研究表明Ba同位素有可能成为示踪海洋Ba循环和海洋生产力的有效工具。河流输入是海洋Ba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河流Ba同位素组成比上地壳偏重,这种差异可能是大陆风化过程造成的。风化过程中发生的Ba同位素分馏会对Ba的地表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还没有开展。
为了研究风化过程中的Ba同位素分馏,我们分析了中国广东湛江的砖红壤剖面中的Ba含量和同位素组成。根据土壤中的Ba相对于母岩的迁移量(τTh,Ba)可以将风化剖面划分成Ba丢失层和相对富集层(E-I、E-II和E-III)。砖红壤剖面δ137/134Ba(从-0.22‰ 到0.02‰)比母岩值(0.03 ± 0.03‰,2SD)偏低。根据质量平衡模型我们计算出砖红壤形成过程中有~56.6%的Ba丢失,丢失的平均δ137/134Ba为~0.08‰,和全球合理平均Ba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在强风化过程中,重Ba同位素更容易淋失进入水体。为了研究风化过程中Ba元素迁移行为和同位素分馏机制,我们利用连续提取实验分离了砖红壤中交换态、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残余态的Ba,并测定了Ba在这些形态中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可交换态和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是Ba富集的主要形式,对风化过程中Ba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导致了Ba富集层的产生。同时这两种形式明显富集轻的Ba同位素,是砖红壤富集轻Ba同位素的主要原因。残余态的Ba含量和同位素变化揭示了矿物溶解过程中Ba同位素分馏行为。我们的结果表明矿物结构中的Ba释放过程中轻Ba同位素更容易进入溶液;而矿物层间的Ba释放过程中,重Ba同位素更容易进入溶液。
总之,矿物溶解、次生矿物吸附以及Fe-Mn氧化物沉淀过程都可能产生Ba同位素分馏,这些过程对Ba在地表循环过程中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