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地处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气候分界线附近,燕山山脉、大兴安岭以及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通过对其典型湖相沉积剖面进行实测的基础上,运用光释光(OSL)法建立其年代格架,并利用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对克什克腾晚第四纪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古气候变迁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通过野外详细的地貌学、沉积学研究,为经棚古湖的存在找到更多的证据,并发现古湖水位在大湖期可达到1320米的海拔高度。(2)以克什克腾旗福盛号剖面沉积学特征、粒度特征、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孢粉分析为重要依据,结合所建立的年代格架,将研究区33.68 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早期(33.68-26.24 ka B.P.)的温暖湿润气候阶段,中期(14.14-26.24 ka B.P.)的寒冷干燥气候阶段,晚期(14.14-8.37 ka B.P.)的温暖湿润气候阶段。(3)将福盛号剖面与周边的岱海、兴凯湖进行对比,同时联系深海沉积物、格陵兰冰芯、南京葫芦洞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发现,福盛号剖面33.68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跟它们大体上保持一致,这说明克什克腾地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至少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记录了半球尺度的气候信号。
关键词:湖泊演化,环境变迁,33Ka以来,克什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