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 2018-07-20 15:58:55
优化输入内部结构促进二语习得
输入,频率,二语习得
全文待审
亚平 陈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观认为语言习得不依赖语言内部机制,儿童和成人一样都依赖跨域的隐性学习机制来习得语言。学习者在频率的影响下对输入信息进行无意识抽象加工,范例是语言发展的基石。尽管该观点得到了不少实证研究的证实,但事实是有不少成人二语学习者虽然长期生活在目标语环境中,但并不能完全习得目标语言,似乎高频的输入对他们来说并不起很大作用,他们的语言常常停留在中介语的“基本语言(Basic Variety)”,虽然能够应付日常交际需要,但缺乏功能性屈折形式和词汇。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早在上世纪60年代Corder(1967)就提出了输入(input)和吸收(intake)两个概念,前者指学习者可以接触到的语料,后者指能够进入学习者大脑并能为其最终习得所使用的语料。Gass(1997)年的二语习得模型也提到吸收这个概念。在这个模型中,语言习得的过程以知觉输入和理解输入开始,然后进入短时记忆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匹配构成吸收,吸收的信息通过形成和验证假设、分析和重构、图示化和归纳与现存中介语系统融合,推动中介语的发展,最后以输出结束。也就是说输入只是习得过程的开始,并不能直接触发习得,学习者必须吸收使用输入中的信息,将之作用于已有的语言系统才能引发习得。由此可见吸收是习得的关键,二语学习者之所以在自然交流中很难获得母语者的语言水平,可能跟输入无法有效转化成吸收有关。研究显示语言形式的凸显、母语迁移和母语加工方式的固化、语言理解过程中语义加工的优先性等因素都会对干扰我们将输入转化成吸收。因此要获得良好的二语学习效果,必须优化输入结构。本研究回顾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优化输入内部结构的研究现状,在概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0日

    2018

    10月21日

    2018

  • 06月30日 2018

    摘要截稿日期

  • 08月31日 2018

    摘要录用通知日期

  • 10月20日 2018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21日 2018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北京国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