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 2018-07-19 21:43:59
中美学生双语信息加工中的主观性对比研究
主观性;双语信息加工;目标语偏压效应;中美学生
全文待审
素敏(Sumin) 张(Zhang) / 河北师范大学
目前信息加工研究多分析结构启动,缺乏学习者信息加工中的主观性研究。本文采用语料库驱动法,通过对比中、美学生(n1 = 41;n2 = 45)图片信息描述书面输出中的人物命名、动词使用、人物关系塑造、情节安排及主题评价等,从不同母语个体认知概念、目标语水平、价值情感三方面剖析了个体双语信息加工中的主观性差异。结果显示:(1)运动事件中动词方面,中美学生的母语使用丰富度和形象性都优于其目标语使用;(2)中美学生在人物命名、人物关系塑造及情节安排上存在差异:中国个体相对统一,而美国个体显著更灵活多样;(3)中美个体在主题评价上也差异显著:中国学生价值情感相对统一和“官方”,而美国学生富有多样性和“法律”意识。研究结果说明:(1)中美学生在信息加工中都存在目标语偏压效应;(2)中美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存在主观性差异:中国学生相对单一、正统,而美国学生相对“个性”和“唯法”。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目标语使用主观性的深层概念认知及建构,还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美双语个体的主观性。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0日

    2018

    10月21日

    2018

  • 06月30日 2018

    摘要截稿日期

  • 08月31日 2018

    摘要录用通知日期

  • 10月20日 2018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21日 2018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北京国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